“小学传承红色基因育新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传承红色基因育新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学校特色建设的深化
一九九二年,我们确立了以“国防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最初的阶段,国防教育只是作为一个项目来开展,建立了少年排、加强连等重点班进行军训,针对部分学生,以军体技能为主。之后,国防教育开始由“军训”向其他方面拓展,提出了“五个结合”(国防教育与德育工作、学科教育、少先队活动、科技教育、课外活动相结合)为途径,形成了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第三阶段,我们将国防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的建设,建成了“国防教育中心”,开辟了“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编写了《校本教材》,举办了多次全市性的展示活动,使我校的特色建设声名鹊起。
然而,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我们虽然取得了品牌的迅速提升,但恰恰忽视了国防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学生内在的发展。经历28年的国防教育,我们决定暂缓脚步,寻找更为适合的教育途径,传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的国防教育再出发。
2、本土红色资源的融合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等现实挑战,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红色基因”这一宝贵的资源,将其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全面推进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做到“把红色基因融入民族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习近平主席也讲: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而我们常熟沙家浜本就是革命老区,有着优良的红色文化基因。所以把红色基因融进小学校园,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3、当前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校国防教育特色建设经历了6个阶段:八五——创办、九五——起步、十五——发展、十一五——深化、十二五------沉淀、十四五-----突破。在学校长期的办学探索中,我们开展的国防特色建设形成了丰富的成果,推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面向“十四五”,学校在新的平台上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分析学校的现状,确立更高的目标。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特色建设”的成果,提炼和培育具有学校个性特质的鲜明的学校特色文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关于红色基因:红色,是日出的颜色,代表着光明与温暖;红色,是中国的颜色,象征着革命与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凝练出来的价值立场、远大理想、顽强意志、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等。学校教育就是要进一步融入红色基因,始终把国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下大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关于时代新人: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习主席反复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习主席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提出的战略任务。从习主席对“时代新人”多次阐述的要求和标准来看,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担当意识、过硬的本领能力、不懈的奋斗精神,就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具备的主要内涵特征。
课题的界定:“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是以我校已经实施了28年的国防教育特色教育为基础,传承好红色基因,决定了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方向。要用红色基因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汇聚磅礴的青年力量。大力提倡学校小战士式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强调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通过创设良好氛围,加强师生教育,最终为社会主义培养新的接班人。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研究现状
少年军警校在全国有13000多所,这些学校为很多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训练国防知识的场馆,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很多学校都感到在小学阶段开展国防教育既是必须也是必要,对学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有利于他们养成团结互助、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研究,在此方面许多教育专家和学校多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但其中有影响的,系统地阐明如何以红色基因的内容来影响学生的行为,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等方面具有实际操作层面的探索做的比较少,仅仅是涉及到了在小学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方法。如何在小学生中,通过国防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在学生思想品质上,树立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团结向上、善于学习、爱国诚信的小战士精神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调传承红色基因的国防教育,构建良好的、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2、研究价值
(1)理性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思路,提升办学理念,丰富办学内涵,深化办学特色,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管理模式,为时代培育新人。
(2)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一支师德高尚、视野开阔、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素质全面、个性张扬、多元发展的学生。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本课题主要是为了通过研究,寻找有效途径,传承红色基因,在孩子身上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担当意识、过硬的本领能力、不懈的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建立具有学校个性的校园环境特色;通过建立具有国防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影响学生,在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培养意志品质等方面强调以红色文化影响人。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加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不断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具体目标:
1.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深入学习本土的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2.把红色传统发扬好,通过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能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挖掘孩子自身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的精髓深入传统教育的“腹部”。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在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特殊时期,如何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本课题主要利用本地的红色资源,就如何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并能将其与小学生的德育教学结合起来,寻找培养小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
1.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在德育活动中践行
(1).打开红色记忆,循迹红色基因
我们党的红色基因,我们优良革命传统就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挖掘整理、不断提炼而成的,我们践行红色基因,就要引导学生到中国革命的历史宝库中去寻找、去发现,从中发现红色元素,对这些红色元素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提炼更多的红色精神,注入到我们我们的国防教育中去,丰富学生的红色文化。
(2).走进红色基地,感悟红色基因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红色基因,每一次来到红色基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在红色基地接受红色基因的教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多到红色基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始终牢记我们是从哪里来的,继承好革命优良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3).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办好红色教育,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为爱国主义教育聚人气、浓氛围,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通过红色课堂宣讲、红色影视展播、红色论坛演讲、红色知识竞赛、唱红歌比赛等活动来讲好红色经典故事,要将红色经典故事融入到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学生的日常活动中。红色故事讲的是真理,要让真理的阳光照耀学生。红色教育也要有温度,只有打动人,才能引导人、鼓舞人。把对真理的坚守和对家国的情怀融为一体,让红色基因深深地渗进血液里、印到脑海里、浸入心扉里,成为师生身体内在不可分割的部分。
2.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在军训活动中磨练
我们从“知、情、意、形”四个方面来勾画学生的“军人气质”。首先让学生掌握国防知识,形成较好的知识素养,从小树立国防观念。其次是培养国防情感,激发全体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继承发扬好我们的红色基因。再是锤炼军人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雷厉风行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最后是形成军人行为,养成强烈的规则意识,形成严谨规范的行为方式,为培养时代新人相而打好基础。
(1).设立国防教育周
《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实施,为我校的国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校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创设了与“全民国防教育日”相衔接的学校“国防教育周”,精心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
(2).进行规范化训练
邀请结对的部队来校对学生进行半天或一天的军训,通过军训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对“一日规范”更加标准化,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军人”精神。
3.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在立体阵地中挖掘
一是挖掘好红色资源,建立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红色阵地。一方面,我们从中国革命史挖掘更多的红色资源,吸取正能量,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网上红色阵地,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进一步巩固网上红色阵地。二是要精心谋划、精心设计打造综合红色阵地,提升红色教育的质量。三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建设特色红色阵地。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学习室、荣誉室,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媒介广泛宣传红色文化,为思想灵魂注入红色基因。目前我校已经有“国防教育中心”,随着课题研究深入,将在展馆内开设增加相关的项目。
红色阵地是弘扬红色基因的重要保障。要根据新的形势特点,建立和完善红色阵地,使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强堡垒,成为弘扬红色基因的时代精神。
4.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在红色课程中开发
整合常熟市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开发具有红色特色的校本课程,是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统一,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红色教育的补充,也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红色资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灵,内化为他们的品格,实现红色教育应有的价值。校外实践课程----“国防教育校本课程”,这一本校本课程已经实施多年,在本课题研究课程中,我们将继续修正完善。另外设想编刊特色课程----“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等。
追寻红色历史,走进红色圣地,建好红色阵地,讲好红色故事。在开展活动育人的同时,学校要针对活动及时记录反馈,围绕“红色之源”“红色之研”“红色之旅”和“红色之行”等方面做好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首先我们将加强课题理论学习,包括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红色革命历史的学习等。其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采风、考察,实地感受红色文化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启示。再次,搜集有关红色资源的资料,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的内容、任务和具体的操作步骤。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活动,搜集有关红色资源的资料,了解红色资源的发展历史与特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将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找到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途径。
2、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
1、时间:本课题研究时间为3年,2021年10月至2021年11月。
2、步骤: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1年10月~2021年11月前期准备(构思定向、前期实施)
学习探讨国防教育和文化建设的理念;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初步拿出校园文化建设阶段达成目标计划;确立具体的科研目标;确立特定对象进行跟踪研究等。
第二阶段:2021年12月~2024年8月课题实施
根据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情况组织研讨总结;由点到面推广实施成功的经验;修正校园文化建设阶段达成目标计划;有计划地进行课程建设活动、学生活动、环境建设活动、学生文化建设活动等。
第三阶段:2024年9月~2024年12月课题总结,准备书面报告;统计相关数据;资料归档、成果验收等。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我们通过在报刊书籍和网络中搜集、整理有关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理论及实践经验,加以认真学习总结,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了研究课题,并形成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注意文献资料的积累、总结,坚持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以创造性的实践丰富理论的内涵。
2.调查研究法。实施前期调查,了解当地学校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做法、经验等;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了解相关学校的做法及具体实施的效果,主要采用谈话、问卷、检测等形式进行。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体现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遵照“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研究步骤和要求,提高研究的实效。
六、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传承红色基因,塑造学生灵魂,培育时代新人的研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结合德育活动,阵地建设,军训操练,红色课程等途径展开,让课题研究有了新的增长点,在红色文化环境的浸润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了落脚点,借此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固本铸魂。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阶段成果 (限4项) | 开题论证活动 | 活动 | 2022.2 |
各子课题相关论文 | 论文 | 2023.10 | |
优秀活动案例 | 文本 | 2023.11 | |
中期汇报活动 | 活动 | 2023.12 | |
最终成果 (限4项,必含研究报告) |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研究报告 | 文本 | 2024.11 |
视频音像资料 | 音频 | 2024.12 | |
论文集、案例集、随笔集、 | 文本 | 2024.10 | |
教育活动现场观摩展示 | 活动展示 | 2024.12 |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的有利因素:
在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就是苏常太抗日的一个重要根据地,所保存的革命遗址和历史文献为我们进行国防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与之类似的还有常熟市烈士陵园、市国防园等。这便于我们就地取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于1992年就确立了学校特色为国防教育,通过28年的发展,我们的国防教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途径和方法。进入十四五,寻找更为适合的教育途径,传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的国防教育再出发。本次课题的研究是在之前这么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相信我们的本次研究会取得不错的成果,在之前的课题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1、能力保障:本课题所有成员均参与过省级课题研究,子课题负责人都是常熟市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
2、组织保障:由课题主持人组织,学校配备行政领导、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
3、制度保障:制定相应的学习制度、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制定学期计划,每月召开一次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4、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已有制度能及时到位,保证调查研究、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支出的经费。
参考文献:
[1]张凤山.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扎实开展红色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7- 12-20.
[2]黄玉娇,葛锐.依托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传承红色基因对老师十分重要,对学生更是重中之重。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蕴含着我们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不仅承载着党的辉煌历史,也决定着党的前途命运。深化红色资源开发,发挥红色基因传承的载体功能,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是构成中国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通过了解革命文化的具体内涵,传播革命文化的优秀精神,建立起对革命文化的集体记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继承革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用户登录